Site Overlay

汇聚强大合力 推进乡村振兴 | 冬枣棚里装空调 多挣了四五万

渭南日报 记者 姚二曼 杨欣 实习生 郭珈均

你可能听过给牛“听音乐”,给草莓“喝牛奶”,但给冬枣“吹空调”,你见过吗?在大荔县安仁镇伏坡村冬枣产业园里,10户冬枣种植户给大棚安装了空调,让冬枣的上市时间提早了20多天,一棚冬枣多卖了四五万元。

5月16日,记者来到伏坡村冬枣产业园。一走进种植户穆璋的温室枣棚,就仿佛进了桑拿房,瞬间汗流浃背。满头大汗的穆璋正蹲在树下,拿着工具对冬枣树的主干进行“开甲”(开甲:对冬枣树的主干进行环状剥皮,阻止叶子制造的有机养分向根部输送,可相对增加花和果实的肥料养分供给,利于冬枣坐果和膨大),他头顶的冬枣挂满了枝头,孕育着丰收的喜悦。

下午三四时,大棚里的温度已经达到了36℃~37℃。大棚两端的两台大型空调吸引了记者的目光。

“你这冬枣金贵得很,还吹空调哩?”记者问道。

“这是给大棚夜间提温用的。”穆璋抬起头嘿嘿笑道。

“每年12月至次年1月中旬,是温室大棚冬枣坐果的关键期,当夜间温度达到15℃~18℃时,坐果最好。如果没有空调的辅助升温措施,夜间棚内温度只能达到7℃~8℃,影响开花和坐果。”穆璋说。

2019年装上空调后,2020年冬枣的上市时间从7月中旬提前到6月下旬,不仅提早开园,一棚更是卖了13万元的好价钱,而在这之前,一棚能卖8万元~9万元。

“两台空调3.6万元,连带装配费用下来一共4万元。”穆璋指着空调说,现在他只是在一个大棚里尝试,因为如果温度控制不好,坐果率反而降低,影响产量。

在穆璋的枣棚里,除了让人感到惊讶的空调,还有各种智能化设施,如微喷、小喇叭、自动化卷帘机等,不仅大大减少了劳动量,也让冬枣的品质更好、收益更高。“这些年,多亏种冬枣,日子才越来越好。”穆璋说。

穆璋是“80后”,2010年种冬枣之前,一直在山东打工,每月收入只有2000元,日子过得紧紧巴巴。“后来听人说种冬枣能赚钱,回来先试着栽了3亩冷棚冬枣。”穆璋挠挠头笑着说,“一下子挣了9万多元,比背井离乡打工强太多了。”

种冬枣让穆璋尝到了甜头,干事的心劲更大了。如今,穆璋已将种植规模扩大到10个大棚,每年纯收入40万元左右。

“这些钱挣得不容易啊,种冬枣一定要能下苦。”大荔县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桂荣告诉记者,“比如穆璋正在枣园做的‘开甲’,一棵树一年下来要开七八次,而一个大棚里差不多有500棵树,全凭手上功夫,深了树会死,浅了没效果。”

“种冬枣的,没有几个人膝盖是好的,因为长时间需要跪在地上。”谈起种冬枣的辛苦,穆璋深有体会,“种冬枣一年到头得在棚里忙活,村里很多人大年初一都在棚里,因为正好赶上冬枣开花坐果期,需要时刻关注大棚温度,甚至很多人就住在棚里。”

“在大荔县,像穆璋一样致富的农民还有很多,他们不光能吃苦耐劳,更是有着创新意识以及敢于投资的勇气,所以才能收获财富。”王桂荣如是说。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  • 友情链接